:你覺得台灣服飾品牌的困境是什麼原因造成?
:雖然不能一言敝之,總的我覺得有兩個因素,一是政府政策、二是公民意識。
政府政策在美學教育、文化認同、經濟轉型以及產業保護上有很多影響;而公民意識,則是在這些政策下,是否能夠做出正確的市場反應,像是品牌如何面對快時尚全球化、消費者如何分辨良幣劣幣等等。
我們總是在模仿別人
「時尚審美觀決定在會下雪的國家」曾悲觀地說,我們從各種傳播管道獲得的時裝風格:英倫、法式、嘻哈、日系、甚至近年崛起的韓風,無論是否只是賣弄文字,但這些都和我們的生命經驗沒有連結,我們總是在模仿別人,一個對自己的認同感到混淆的人,說到「很台」變成貶抑自身,到底台灣的風格是什麼?
雖然在全球化、跨國快時尚、資訊零時差等等推波助瀾下,時裝風格的民族界線越來越模糊,但仰賴近年來本土意識抬頭,越來越多人已經在找回屬於台灣文化的根並使其活化,因此我也試著創造看看,所謂的「台式」風格三套穿搭。
Look 1
所以我以刺繡的緞面長袍,內搭黑色小立領襯衫與寬褲,小立領又稱中山領,來自民初的流行;下身則是漢字襪與忍者鞋,試著將龍袍和帶有些微東方元素的時裝做混搭。
穿搭細節
龍袍:網路購入
襯衫:ASOS
寬褲:GU
襪子:激進工作室
鞋子:Nike Air Rift
Photo by BochenChou
Look 2
這一天上衣穿著的是來自漢服設計的對襟仔衫,也許你和我一樣,小時候可能曾見到鄉下的長者穿過。這件是日本品牌 GOPUDO 改良過的,但還是保留了結繩扣的特色,我搭配大地色系的紳士帽、有色眼鏡、打摺褲,以及吊帶,穿出紳士感的混搭風格。
穿搭細節
帽子:ZARA
上衣:GOPUDO
下身:MIXSEVEN
吊帶:H&M
鞋子:WHILE
手錶:KOMONO
Photo by Loki.lookin
Look 3
前言說到近年開始越來越多想嘗試在穿著風格裡置入本土元素,像是台灣選物店品牌 plain-me 和日本選物店品牌 Urban Rearch 的聯名單品就有推出了 Onetone 配色的藍白拖,另一個比較顯而易見的例子,我想說台北直直衝的李英宏 a.k.a DJ Didilong。
李英宏,原來自嘻哈團體大囍門,沉潛多年後單飛闖闖,不只音樂相當富有在地特色,他的影像視覺、服裝造型,美學也都相當一致,真的是翻轉了「很台就是很俗」的刻板印象。
於是這套有師法 Didilong Style,上衣是傳統被視為很台的古巴領襯衫,它的特色就是領口開襟 V 區較大、領片平順較寬,常常外翻在西裝外套之外。下身選擇窄身破壞丹寧和復古運動鞋,配件則搭配得較為繁複:復古頭帶、有色眼鏡、帆布腰帶和絲巾。
單品細節
頭帶:MIXSEVEN
眼鏡:清尚眼鏡 KINSOLE
襯衫:MIXSEVEN
褲子:ASOS
鞋子:Reebok X Beams
絲巾:MIXSEVEN
Photo by Loki.lookin
結語
講到近年的本土意識抬頭就必須要提一個經典例子《修龍》。
《修龍》是台灣時隔 13 年後,終於再受到倫敦設計雙年展國家館的正式邀請展演,但他的形象影片一出也是引起許多討論,而最爭議的點在於原民的情人袋使用了喪事背法。
這個爭議的點叫做「文化挪用 Cultural Appropriation」,意思是強勢文明種族竊取弱勢文明種族的元素,以扁平的族群想像或誤解的刻板印象來為強勢者增添風情。
文化挪用的情事其實屢見不鮮,尤其好萊塢影視工業白人竊取黑人文明、東方主義根本已成常態,這是不對的,對於種族岐視較無意識的台灣人,也應該來反思身為漢人族群的族群強勢,想想我們眼中的原民、新住民。
而《修龍》的影片導演另一個知名作品也是引起爭議,就是《戀我癖》,先不論中山女高在這件事的反應。平時並沒有關注或深入在某個議題或文化上,或根本和自己的生命經驗無關,卻借用在自己作品上,其實也不過就是一種消費。
因此我在這篇文章台式風格三套穿搭之中,佔用了一些篇幅試著解釋文化脈絡、解釋我的生活經驗,因此標題說這是「我的」台式風格,這也是我認為每個人若想要找出代表台灣的風格唯一的方法。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