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英國畢業時裝週(Graduate Fashion Week)在六月初落幕了。
而拿下國際組首獎(International Catwalk Competition)的就是來自台灣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的邱柏傑,贏家可獲得 1000 英鎊的贊助,更可以在九月的倫敦時裝週裡獲得展示的機會。
邱柏傑的這系列作以男裝呈現「遊子身上衣」的主題,能代表參展,當然也是因為他是今年的實踐校內服裝動態展演實驗組第一名,而這組作品也為他奪得了金點新秀年度時尚設計類最佳設計獎。
❝遊子在面對自身理想與家人期盼之間的取捨;歸與不歸的矛盾心情。以家鄉印象三合院磚塊為主,利用電腦針織緹花與針織組織表現矮平房的磚塊與都市水泥牆的意象,並用針紮手法讓針織與毛料結合使裁片一體成型。❞
英國畢業時裝週是什麼?這是個讓全世界每個攻讀時尚設計的學生能參與的時裝設計殿堂。而台灣服裝設計學生在這個國際競賽裡有多傑出?實踐大學除了包辦了這次 2016 首獎,2013、2014、2015 迄今連續四年都是實踐大學擊敗來自世界各地 31 所學院。
2014 倫敦畢業展時裝周首獎 黃山料
2013 倫敦畢業展時裝周首獎 江奕勳
2013 首獎是誰?對,就是參加過倫敦時裝週、又即將參與今年六月的巴黎時裝周的江奕勳,以台灣在地的文化和自我經驗為創作概念,致敬台灣 90 年代的饒舌與電音歌手羅百吉,將當時流行的西洋迪士可、銳舞元素重現,結合學生共同經歷過的「作業簿」、「稿紙」,配件則以「圓規」、「量角器」等文具用品點綴,並以異材質重塑學生制服,模特兒則再現台灣學生的姿態:手持珍珠奶茶、頭頂帆布書包。江奕勳將這些台灣的日常經過重新包裝、翻轉成時尚意象。
過去我在媒體工作時曾經訪問過江奕勳,其中有一題:「從實踐服設躍上國際舞台,想比中間辛苦過程難為人知,你覺得最困難的地方是什麼?」他是這樣說的:
❝在倫敦畢業時裝週得獎之後,有嘗試做品牌過一陣子,但也曾經想過再出國學習,然而很謝謝溫哥華時裝週因為看見我的作品願意贊助我第一季的品牌服裝秀,讓我決定接受這個機會一路做到現在才能將品牌讓更多人看見。
品牌最困難的地方還是在資金,因為剛開始很多隱藏成本,無論開發、製作、生產、辦秀、模特兒......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品牌初期生產販售不容易,所以必須在支出大於收入的有限資源內做最有效率的決定。
另外我也一直希望品牌的製作都是在台灣生產的,但在台灣的服裝產業裡,很多廠商和工廠也經營的很辛苦,常常有合作到一半因為對方資金問題而無法繼續合作的經驗,只能向外尋求新的對象,這是我認為非常可惜和整個產業最困難的地方。❞
(據悉江奕勳這次要前往巴黎時裝周也是在資金籌措上遇到困難,如果你有意願贊助這位台灣之子登上國際舞台,不妨私訊到 ANGUS CHIANG 與他談談)
其實包含這一次邱柏傑得獎的作品,年輕世代裡越來越多人在深掘自己的在地文化與生命經驗作為養分,呈現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但是在嚴峻的現實環境下,無論是資本市場、主流審美、要取得自家人的認同,恐怕也是相當艱難的一環。
延伸閱讀:
台灣比你想像的更時尚,日雜《GRIND》詮釋CHROME HEARTS選擇台灣取景
「用虱目魚鱗做衣服」台灣設計時裝品牌 WEAVISM
「台北物語只是跟風文化嗎?」—從爛片看Cult Film的誕生
資料來源:臺客、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所、GFW、Angus Chiang
(據悉江奕勳這次要前往巴黎時裝周也是在資金籌措上遇到困難,如果你有意願贊助這位台灣之子登上國際舞台,不妨私訊到 ANGUS CHIANG 與他談談)
其實包含這一次邱柏傑得獎的作品,年輕世代裡越來越多人在深掘自己的在地文化與生命經驗作為養分,呈現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但是在嚴峻的現實環境下,無論是資本市場、主流審美、要取得自家人的認同,恐怕也是相當艱難的一環。
延伸閱讀:
台灣比你想像的更時尚,日雜《GRIND》詮釋CHROME HEARTS選擇台灣取景
「用虱目魚鱗做衣服」台灣設計時裝品牌 WEAVISM
「台北物語只是跟風文化嗎?」—從爛片看Cult Film的誕生
資料來源:臺客、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所、GFW、Angus Chiang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