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篇文章將不會有光鮮亮麗的穿搭照,或者感人肺腑的勵志雞湯,純粹只是拖了一個禮拜才寫的年度反省文。
2017 年你們過得好嗎?
下半年開始自己完全投入在部落格的經營,不敢說有什麼成績,但和大家一起完成了很多事:君子雜誌專訪、新光三越的專欄、成為 GQ 風格部落客,也跑了一些校園做穿搭講座、文案講座。我一直是一個老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的的人,但陸陸續續還是會收到一些讀者的回饋,告訴我他們都有在看我的文章。一方面,我真的衷心感謝能夠遇見這些支持我的人 。但另一方面,這也讓我感到焦慮,我時常懷疑自己真的值得得到這樣的肯定嗎?
那些人喜歡你的理由也正是另些人討厭你的理由,就如沙特所言:「他人即是地獄」,我一直是一個會拘泥於那些外在評價的人,尤其現在話說得越大聲,就必須在意有多少人會聽見,我越想要自己被看見,我就必須把自己藏得越深。
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有意義嗎?
記得當初我把網站改稱「How2BGood.com」,核心價值重新定調為「讓我們一起成為更好的人」,對此沒有做太多的解釋,卻也因此一些人被解讀成我在誇耀自己是一個更好的人,或是我在指導別人要過像我一樣的生活才是最好的。
其實,當初我所稱「更好的人」並非等於「更傑出的人」,而指得是「更有同理心的人」。
最近看到一篇新聞寫著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最厭惡的事物,調查排行第一的是「在社群網站( SNS)看到別人過得好」。的確,這個現象是有社會科學基礎的,1954 年就有學者提出社會比較理論。我也相信,對於自己的寂寥生活,平時倒也並不覺得異常難受,除了偶爾看見的,羨慕起別人的幸福。
「比較心,是竊走快樂的賊。」—美國前總統老羅斯福
所以,這也正是我反省的地方,如果我順應著網路潮流只是一味地隱惡揚善,這些只讓人看到光鮮亮麗的一面,無形地卻可能是對他人的一種壓迫,而且同時對我自己來說,也是一種壓抑。
所以我要老實說,2017 你們過得好嗎?我並不好,甚至在年底幾乎是落到了最低潮的谷底,我能夠理解鐘鉉遺書所寫的處境。記得去年寫過一篇文章標題是:「正因為經歷同樣的失敗,更知道你不是獨自一人」。我和你們都一樣,也都在一個不斷想要取得認同的階段。很多問題我自己也沒有答案,無論如何,我只能想方設法地一直往上爬,同時又不要太模糊自我。
我知道那裡不會是最高的地方,也不會是快樂、最屌的地方,但我就是只能往上爬。
不需要意義,因為我本來就一無所有,自然也一無所失。
最後,好像應該要寫個什麼勵志的結語,但我一向都不喜歡人們把他人當作自己人生勵志的對象,所以也許,新的一年最後我還是失敗了,淹沒在茫茫網海裡,但請記得我不是那個領導者,我只是和一個你們ㄧ樣,渴望成為一個更好、更有同理心的平凡人而已。
0 意見:
張貼留言